清明节时间几月几日几点几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的第15天,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在清明节这一时节,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人们喜欢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清明节也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缅怀祖先,弘扬孝道亲情。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日期在公历上大致是固定的,而清明节期比较长,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有“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之说。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0℃,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因此应注意抓早春天然草场的放牧管理。
清明节的起源和寒食节有着紧密的关系。寒食节是民间第一大忌日,据汉代史籍记载:“子推言避世,寒月食白出国留学网肉不化,子推亦不食。”后来晋文公到介子推隐居的山中访求贤士不得其踪,便下令放火烧山逼其出来做官。不料子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便将这棵树砍伐下来做成了一双木屐以纪念他。据清乾隆年间《温县志》记载:“申伯受封之后,修太行至王屋二百余里道路两边苍松翠柏,烟云缭绕。”申国国君到晋国拜见晋文公的时候,晋文公以新赐之木屐来炫耀自己的富贵。申伯对曰:“此段余之木也。”晋文公问:“何人所削?”申伯回答:“此乃孤介子推所削。”晋文公大惊说:“寒食之俗由来已久。”于是便将二日改为寒食节以纪念子推的高尚品质。
上坟扫墓是清明祭祀仪式。倒酒烧纸钱是传统的祭祀方式之一。中国过去的传统墓葬是没有碑坊的,只有墓碑。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过世老人埋藏地下后不供拜不行,亡灵不安;而扫墓只是给孤魂野鬼打扫打扫坟墓上的尘土。”所以烧纸钱是给孤魂野鬼看的。倒酒的习俗一直沿用至今。人们用酒食祭祀祖先,希望祖先在阴间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这叫“生死并敬”。祭奠完毕后要敬酒、敬献食品给祖先亡灵及家人。
踏青游玩是清明节的另一重要习俗活动内容。宋元以来有踏青扫墓的肃穆仪式之外,人们在这一天还要到山野田园去踏青游玩、春天的节日气息浓厚,《管氏地理指蒙》中记载:“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寒食节后四十五天为清明节。”寒食节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报答介子推而设的节日。《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去冬来春日多雨干燥时节适宜野外玩。”此时正值春季时节;春季是一年的开始自然万物生长机茂盛;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田间野外进行踏青游玩活动春景春色此时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岁时百问》中这样描述:“万物生长此时故言生也;至此天地一新故言始也。”春天到了;自然界到处开满鲜花;可以到郊外山野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