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属什么命

     1923年属什么命   第1个甲子年是哪一年   1923年五行   ...

  

  1923年属什么命

  第1个甲子年是哪一年

  1923年五行

  

  1、世上没有绝对的偶然,每一种表象,都是无数个机缘巧合的结果,同样的事情,时代不同,所付出的代价以及结果也会不一样,正所谓“时势造英雄”1924年出生五行属什么命。每个时代,都有与之对应的特点,下元九运到了,有什么特点?老人说:“下元九紫星,老农往南行”,是啥意思?

  天体的运行规律

  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所以宇宙代表着空间和时间的概念,相对于宇宙这个大系统来说,任何天体都处于运动状态1923年出生属什么命。比如月亮绕着地球公转,一圈等于一个月。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圈等于一年,而太阳也在绕着银河系运行,一圈约为两亿多年。

  2、当太阳系带着其它行星绕银河系运行的时候,大约六千四百万年,就会到达银河系平面,此时整个太阳系就会在宇宙的强射线之下,当然地球也在其中,所以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周期就是六千四百万年1924年出生五行属什么命。

  然而对于地球来说,太阳就是恒星,其余的行星都是绕着太阳公转的。当太阳和其它行星与地球之间的角度不同时,对地球上的生物以及气场都会有影响,其影响更大的力量就是二星连珠,三星连珠,以及九星连珠等1923年出生属什么命。

  何为三元九运?

  3、古人发现,每隔二十年,木星和土星就会相会一次,也就是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这两颗星相遇之时,其力量对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气候特征都会造成影响1923年出生的人属相是什么。每过六十年,木星、土星和水星就会相会一次,也就到三星连珠,到达同一直线。

  每过一百八十年,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就会同时运行到太阳的一边,并且处于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被称为“九星连珠”1923年属什么生肖属相五行。这些行星和地球与太阳的角度发生变化时,对地球上的生物以及气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于是人们就把木星和土星相会一次的时间定为一运,把木星、土星和水星三星相会一次的时间定为一元,把九星相会的时间定为一个“正元”1922年出生五行属什么。也就是说每二十年为一运,三个二十年为一元,三元组成一个正元,为一百八十年,对应着行星相会的时间。

  4、一个正元分为上元、中元和下元,一元分为一运、二运和三运,这就是三元九运。虽然每一运都代表着木星和土星相会一次,但是整个太阳系都在绕着银河系运行,因此木星和土星每一次相会的时候,力量都不一样,就是因为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发生了改变1923年属什么命。

  对于地球来说,木星和土星相会时,对各种生物的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北斗九星对地球上的生物也会有影响,于是人们就把北斗九星与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相互结合,每一星对应一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三元九运”概念1923年出生的人属相是什么。

  如今处于哪一运?

  5、每一个正元为三个甲子,都是从甲子年到癸亥年结束1923出生的是什么年命。从1864年的甲子年到1923年的癸亥年为上元;从1924年的甲子年到1983年的癸亥年为中元;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3年的癸亥年为下元。

  每一运也是从甲年至癸年结束,从1984年的甲子年开始进入下元运,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03年的癸未年为下元一运,从2004年甲申年到2023年癸卯年为下元二运,从2024年的甲辰年到2043的癸亥年为下元三运1923年属什么生肖属相五行。

  所以现在正处于下元二运和三运交替之时,然而这种交替就像季节的变化一样,并不是一刀切的,而是逐渐变化的过程,一般有七年的过渡期1923年出生的人属相是什么。因此现在虽然处于下元二运之中,但是二运的力量已经很弱了,而三运的力量正在取代二运,也就是说如今已是九紫运了。

  6、九紫辅弼星有啥特点?

  在北斗九星中,左辅右弼属于隐星,但是左辅星常见,而右弼星很少见,这颗星五行属火,先天的方位在震,也就是正东,后天的方位在离,也就是正南,颜色为,因此被称为“九紫星”,也叫“天英星”1923年是什么命五行属什么。

  

  第九星与之一星是首尾相连的关系,比如九紫星代表下元第三运,结束之后就进入了下一个正元,就像是除夕连着新年的春季一样1923年属什么命。由于九紫星在离位,也就是火,是天演变而成的一种现象,天为乾,乾中动就为火,也就是乾卦中间断了就成了火。

  7、天中动也就是云,为飘忽不定,而火为炎上,同样是飘忽不定的,表象就是外表好看而中间空虚,对应着中年妇女,其位在正南。也就是说进入了九紫下元运之后,具有这些特征的行业容易有发展,而且是南方比较好1923出生的是什么年命。

  因为木能生火,而水会灭火,所以与木有关的行业会比较顺畅,与水有关的行业就会不顺。同样火会金,因此与金有关的也会受阻1923年属什么生肖属相五行。因火能生土,所以与土有关的也会比较好,比如农业就属土,因此南方的农村机会较多,所以说“老农往南行”。

  当然房子也属土,因此在2036年之前,还是比较稳定的阶段,当然没有八运的土运那么好1922年出生五行属什么。从2024年往前七年,也就是2022 年开始,九紫运就逐渐开始取代土运了,所以2022 年之后,房子基本上就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之前是快速的。

  8、虽然九紫星属火,但力量为阴,也就是说火的力量并不是很明显,而且九紫星属于隐星,人们看不见。因此在下元九运之中,机会是最难发现的,并且飘忽不定,稍纵即逝,而火的特性就是雷厉风行,以快为主,因此提前准备很关键,要不然黄瓜菜都凉了。

  第一个甲子年是汉安帝延光三年甲子岁(公历124年)。

  中国历史上使用甲子(干支)用于纪年,始于汉代。秦汉之前和汉初,人们使用岁星纪年,所谓岁在焉逢摄提格、端蒙单阏、游兆执徐之类的,其焉逢、端蒙、游兆等为岁阳,摄提格、单阏、执徐等为岁阴,在汉武帝改历,实行太初历时,仍使用的太岁纪年。

  因此有“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从汉武帝后,已开始有使用甲子来纪岁,但这一时期存在岁星与甲子转换的混乱,有的加一超辰,有的加多超辰,有的没加,比如直接用岁阳、岁阴将太初元年转换为甲子纪年,则为甲寅。

  但此时期存在将太初元年的甲子纪年标为丙子的,也有标为丁丑的等。直到汉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皇帝颁布新历,用《四分历》,固定下来太初元年,岁在丁丑,汉兴元年,岁在乙未。由此正式使用甲子(干支)纪年方式,废止岁星纪年。

  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春秋战国时期又采用十二辰(地支)纪月,而十二辰纪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始又用干支来纪年。

  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它是一种阳历。

  此外,干支注记时间的方式起码还从殷历开始,附加在各个朝代至今所制定的阴阳历中,两种历法同时并用。

  干支注记时间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以天干和地支组成共60个干支纪年(详见上文序列表中的表格)(或见下文五行、属相),以此往复,60年为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

  还有待考证

  目前有一下几种猜测

  第一种;公元前2697年

  公元前2697年——前2638年这60年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甲子轮回。

  第二种;公元前2997年

  公元前2997年——前2938年这60年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甲子轮回。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甲子年始于何时?这个问题是一个与黄帝纪年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在2009年8月1日提出的建议:《建议建立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体的中华纪年体系》。在《建议建立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体的中华纪年体系》这个建议中,共列出了关于黄帝纪年的九种方案,在其中的两种方案中,黄帝元年恰好是农历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的方案,公元前2997年的方案。因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甲子年就是公元前2697年或者公元前2997年。

  公元前2697年,这一年是甲子年,这是确定的。可以认为:公元前2697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甲子年。那么:

  公元前2697年——前2638年这60年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甲子轮回。

  公元前2637年——前2578年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甲子轮回。

  公元前2577年——公元前5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甲子轮回————第44个甲子轮回。

  公元前57年——公元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45个甲子轮回。

  公元4年——公元6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46个甲子轮回。

  公元64年——公元12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47个甲子轮回。

  公元124年——公元192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48个甲子轮回————第77个甲子轮回。

  公元1924年——公元198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78个甲子轮回。

  公元1984年——公元2043年是中国第79个甲子轮回。

  公元2044年——公元2103年是中国第80个甲子轮回。

  目前,我们现在(公元2011年)正处在中国第79个甲子轮回(公元1984年——公元2043年)之中。

  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1923年属什么命以及其他几个相关问题都有了比较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后台留言。

本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