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去小人
学佛的人,在工作中遇到小人怎么办呢
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
1. 佛教普度众生,当然最好能让小人为善了佛说遇到小人也是修行。同时对于自己的损失也不必在意 。自己内心也不要有分别心,就当对方是仇敌看待。
2. 回答1:心存小人,看人皆是小人。回答2:对不起,我信基督的。
3. 我虽无有何罪过,竟有人欲断吾头,然以悲心於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4. 纵人百般中伤我,丑闻谣传遍三千,吾犹深怀悲悯心,赞叹他德佛子行。
5. 若人於众集会中,揭我隐私出恶言,犹视彼如善导师,恭敬致礼佛子行。
6. 护养於他若己子,其反视我如仇敌,仍似慈母怜病儿,倍加悲悯佛子行。
7. ——节选自《佛子行三十七颂》
阿弥陀佛
1、遇到小人,我们应该以德报怨,化解逆缘。
净空法师---别人毁谤我,我感恩他,为什么?他替我消业障,我当然要感恩他佛教如何对付小人。别人伤害我、侮辱我、陷害我,统统替我消业障。
2、真诚心对自己就是菩提心的自受用,经论里头多说深心,深浅的深,深心。深心,古大德解释“好善好德”,这个话讲得很笼统,意思很广泛,初学的人很难懂。所以我们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我在美国,我们讲菩提心就不讲深心,完全用《无量寿》的经题“清净平等觉”,用这个来说菩提心的自受用,它就很具体,这就叫深心佛说遇到小人也是修行。对待自己要清净、要平等、要觉而不迷,这是菩提心的自受用。菩提心的他受用,就是怎么待人,待人就是大慈大悲,一定要用这个心佛曰遇到小人。这个心一发,在日常生活当中用这个心,工作里头也用这个心,待人接物统统用这个心,念佛用这个心,学经教也用这个心,这就对了,这就是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所以叫诸善中王。
用这个心念佛,很快会得念佛三昧;用这个心研究经教,也很快你就能开悟,好处太多了。所以不怕吃亏、不怕上当。果然吃亏上当了,自己要生欢喜心,为什么?消业障,好事情。别人毁谤我,我感恩他,为什么?他替我消业障,我当然要感恩他。别人伤害我、侮辱我、陷害我,统统替我消业障佛教怎样化解小人的方法。我这一生没有这个业,过去生中有,生生世世,业结成烦恼。有这么多人来替我消业障,让我快快成就、快快提升,我能不感谢吗?如果我不甘心,还生怨恨、还要报复,那麻烦大了,那个果报就是三界六道,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佛教怎样化解小人的方法。
3、所有一切冤屈我统统受了,没事,每一天忏除业障,把自己修行功德回向给这些伤害我的人。为什么?他们的造作我知道有因果报应,我给他回向,希望因果报应减轻一些。他怎么对我,我怎么对他,他恶意向我,我善意向他佛说遇到小人也是修行。这些都是从经典上学来的,我们在生活当中做到了,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对人、对事、对物觉,不迷,你说多自在、多欢喜,法喜充满,这是学佛人真正的受用。
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身心健康,法喜充满,佛法带给我们真实的利益。老师早年教给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学佛六十二年,得到的是最高的享受,这真的不是假的佛教如何对付小人。最高享受不是地位,我们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也不是财富,最高的享受是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智慧增长,业障不知不觉的消了,这就是最高的享受。
4、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一五集)
如果真的走上修行的道路了 就必须有各种各样的磨难考验的 不然看不出真心来 而历练的过程是很复杂 多次的 你那里不行 就历练什么 还是看破 放下执着心 一切善心 善行对待 以一种无所谓的内心境界对待 调整心态 修正错误思想··················佛说 遇到小人如何解决
5、如是因,如是果佛教怎么化解小人。过去你当了别人的小人,今生别人才来当你小人。正对因果,还报因果,一心念佛,求生极乐。去了那里永远没有轮回,还哪来的小人呢、
其实这两句话很简单,前一句:君子乐得做君子,意思就是说有德行的人,才会想要去成为君子。后半句——小人冤枉做小人,意思就是说是目光狭隘的人,才会想要去成为小人!
1、德高为君子
我们中国封建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就是以道德为标准,衡量人的好与坏。道德高则为君子,道德低则为小人。道德高的人通常品行非常好,也就是在平常的日常生活和遇到特殊的困难的时候,能够显示出他高尚的品德,当然道德比较高尚之人,我们姑且拿孔融做例子吧,因为小的时候我们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让梨凸显的是一种博爱,凸显的是一种对大家,对身边人的爱,所以他的德行被人们认为很高。所以我们可以称孔融一类的人为君子!
2、德差为小人
德行低下,没有好的品行的人,自然被称之为小人,那么小人是相对于君子而言的。在没有一个明确的君子概念的前提下,是无法认定他人是小人的。这也就是说,如果认为某个人是小人,那么他首先德行低下,品行较差,同时他一定还是一个行为方面不诚实的人,在《三国演义》里,糜竺糜芳最初是刘备的小舅子,但是后来却背叛了刘备,杀掉了张飞,还将关羽的人头献给了曹操,那么这样的人他们的品行被视为非常的差,所以他们没有德行,可以认定为小人!
3、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模糊
其实君子与小人的界限十分模糊,没有绝对的君子,也没有绝对的小人,这就像是一个人。他今天干了一件好事,可是明天却做了一件坏事,你无法评定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因为时间太短,没有给他一个有效的循环,对他是绝对不公道的!所以判定君子和小人的唯一标准——便是社会实践和长时间的考验!
4、君子和小人,大家肯定都是喜欢并且乐于做君子的,但小人一般都是自私自利,没人喜欢。
君子明白自己的内心,小人看不透的东西太多,总觉得自己不应该做小人。
好了,关于佛教怎么去小人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的问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