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事业的升华

     事业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事业的升华   在学校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业·职业·事业   1、每个有志气的人,在他的生平都不免为三件事操心。在学校时代,他关心学业;离开学校,他关心职业;有了职业,他关心事业学业或职业如果不能成为事业。这自然只是一种粗略的分期,也有许多人始终就专在学业、职业或事业上打计算...

  

  事业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事业的升华

  在学校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业·职业·事业

  1、每个有志气的人,在他的生平都不免为三件事操心。在学校时代,他关心学业;离开学校,他关心职业;有了职业,他关心事业学业或职业如果不能成为事业。这自然只是一种粗略的分期,也有许多人始终就专在学业、职业或事业上打计算。总之,这三个名词的意义对于一般人大半不成为问题,不过从逻辑的眼光来分析,我们不能说它是三件互不相同的事。它们的关系还须待确定。

  先说“业”。《说文》所定的这个字的原始意义是钟架上一块木板,与我们所谈的没有多大关系。就“业”字所常用在的语句看,(如“进德修业”,“业精于勤”,“以农为业”,“成大业”,“创业守成”等等),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是学业、职业和事业都可以叫做业,第二是这个“业”字含有相当指流行语“工作” 一词的意义学业、职业和事业应该是。佛典常用“业”字,和“行”字同义,凡人为造作通可叫做“业”,例如思想、言语、行为,都可是一种“业”,“业”简直就相当于流行语的活动。我们可以说,“业”是人运用他的力量做一种工作或活动;所进行的工作或活动叫做“业”,工作或活动所成就的结果也可以叫做“业”学业等于事业吗。

  2、依这种解释看,学业就是学问的工作或活动,职业就是职分所在的工作或活动。工作或活动就是“事”,所以“事业”是只有一个意义的复词,学问是一种事业,职业也还是一种事业学业等于事业吗。如果事业还另有特殊意义,那就只能指工作或活动的成就。依这种意义说,在职业上可以成就事业,在学问上也还可以成就事业学业有成 事业什么呢。总上两义,学业与事业,职业与事业,在逻辑上都不应分开;我们至多只能说“事业”比“学业”或“职业”涵义较广泛,不过这也还有问题。

  问题在学业与职业是否绝对为两回事。一般人说“职业”,似带有一种误解,以为职业是衣食工具,“谋职业”就等于“谋生活”,也就等于“谋衣食”,这里“职业”和“生活”两个词的意义都同样窄狭化得很离奇可笑。在这种用字的习惯上,我们可以见出一般人的生活理想的低落。顾名思义,“职业”显然是职分以内的事业学业与事业之间是什么关系。所谓“职分”是起于社会的分工合作的需要。社会上有许多事要做,一个人不能同时做许多事,于是这个人种田,那一个人经商,另一个人做工匠,如此分工,每个人有一个“职分”,都能各尽“职分?”帮助社会大机器的轮子旋转,以一分工作的效益,换取同群许多分工作的效益,“吾尽所能,各取所需”,于是入与社会两得其便。每个人有一个“职分”,对于那“职分”就负有责任,须把那“职分”以内的事做好。对于“职分”不尽责就是不称职。职与责是不能分开的事业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事业的升华。

  3、第一,从狭义的学业说,学业是某一种专门学术的研究。专门的学术研究需要长久的集中的力量。一个人既研究一种专门学术,他就没有时间精力去干别的事。社会需要学术的进展,就需有一部分人以研究学术为“职业”。做学问是学者的职分以内的事,正如种田是农人的职分以内的事,他们的成就都于社会有益,他们都负有责任在自家职分以内求有成就。照这样看,学业还是可以当作一种职业事业等于学业吗。

  其次,就广义的学业说,学业是每一种职业必有的准备。一切工作(尤其是在近代社会分工很严密的工作)都需要学习,每一行都有一套专门学问,所以你如果想把某一种职分以内的事做好,你就必须先把它学好。不但如此,工作本身也就是学习。有些人以为在学校里学得一种学问,学业便可告结束,以后入社会就职业,只须拿这一套法宝作无尽期的应用。这不但是误解学业,也是误解职业。最亲切最实在的学问大半不是从书本得来,而是从实地亲身经验得来的事业等于学业吗。古人所谓“到处留心皆学问”,就是有见于此。同时,到处留心学问的人可以说“学”与“事”相得益彰,不至犯不学无术的毛病,在职业上才能成就真正的事业。一辈子拘受一部讲义的人决不是一个好教员,一辈子拘守一部步兵操典的人决不是一个好战士,余可类推学业、职业和事业应该是。所以要想把一种职业做好,必须把职业当作学业看。

  4、依以上的分析,学业、职业和事业应该是三位一体。学业或职业如果不能成为事业,那就空洞无成就学业成功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学业和职业如果不能打成一片,学业就只是私人的嗜好,不能成为社会中的一种职分,对社会没有效益;职业也就降为与学问脱节的盲目的衣食营求,干躁无味。

  择学择业对于一个人是一个极重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个人的资禀与兴趣学业与事业之间是什么关系。我曾观察过许多人所学的和所做的全与他们性不相近。有些学文艺的人对于人生世相看不出丝毫情趣,遇事称斤称两,谈吐干燥无味,他们理应学商业或是法律。有些工程师根本没有科学的头脑,却欢喜做点旧诗,结交大人阔老,他们理应干政治。如此等类,不胜枚举,性不相近,纵然是努力,也往往劳而无补,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精力的浪费。在美国,“职业测验”已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学业有成 事业什么呢。一个人对于择学择业如有疑难可以找一个专家用测验来解决。这种测验容或很幼稚肤浅,但是它的原则是不错的。我们希望测验的方法日趋精密,将来一个人在学一门学问或是就一种职业之先,都仔细经过一番测验,免得走错门路。

  5、一个人的性之所近,大半自己明白。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长短而却不根据它来决定志向,这大半误于名利观念。现在学生们都欢喜学工程或经济,以为出路好,容易赚钱学生的事业就是学业吗。存这种心理的人根本不配谈学问,也根本不能做好一行职业,因为他们的兴趣不存学业或职业自身的成就,而在它对于个人所能产生的实利。得鱼忘筌,钱赚到手了,学业和事业有无成就却不必管。这种人的毛病都在短见。“行行出状元”,世间宁有那一种学问不能学好,或是哪一种职业不能做好?宁有其正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的人会穷得要饿死?如果以为某一行比较走时,或比较容易成功,不费多少气力就可以有成就,这也是妄想。世间没有一件有价值的事可以不费力就能学好做好学业、职业和事业应该是。我们必须谨记着“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一句至理名言。下一分功夫,自然有一分成就。世间纵然也偶有不劳而获的事,那是苟且侥幸,除着寄生虫,都不应存苟且侥幸的心理。

  此外,我们中国人对于职业向来有一个更错误的观念,以为世间职业有些是天生的高贵,有些是天生的下贱。所以大家都希望做官而不希望做农工兵警学业、职业和事业应该是。其实职业起于社会的分工合作的需要。社会需要一种职业,那一种职业就对于社会有效益学业等于事业吗。一个人有无荣誉,不能看他任的什么职业,应该看他在他的职位是否尽责。一个误国的总统或部长实在抵不上一个勤恳尽职的清道夫。我们通常对于“不才而在高位”者的阔绰排场备致欣羡,对于老老实实替社会造福的农人工人反存鄙视。这是一种可耻的价值意识的颠倒。

  6、无论在学业或职业中想成就事业,都需要两种基本德行。第一是“公”。公就是公道公理事业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事业的升华。一个问题的看法,一个事件的处理,都须依据一个客观的普遍的道理,对自己说得过去,对他人也说得过去,无论谁来看,都会觉得这是最合理的解决,学问也好,事业也好,都要尊重这种公道公理,才不至发生弊端。公的反面是私。世间许多人许多事都败于私心自用。做学问存私心,便为偏见所蒙蔽,寻不着真理;做事存私心,便不免假公济私,贪污苟且,败坏自己的人格,也败坏社会的利益。其次是“忠”学业或职业如果不能成为事业。“忠”是死心塌地的爱护自己的职守,不肯放弃它或疏忽它。把学问当作敲门砖,把职业当作营私的门径,就是不忠于所学所职,为着势利的引诱、放弃自己的学业或职业去做别的勾当,其行为也正等于汉奸卖国,都是不忠学业和事业。忠才能有牺牲的精神,不计私人利害,固守职分所在的岗位,坚持到底,以底于成。忠是基本德行,有了它也就有了两种附带的德行,勤与勇。勤是精进不懈,时时刻刻努力前进,务求把事做好;勇是无畏不屈,遇到任何困难,都必须拚命把它克服。懒怠与怯懦是治学与治事的大忌;它们的病源在缺乏忠诚与忠诚所附带的热情。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的主宰,每个人的江山都依仗自己的奋斗才打得来。这个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一个人如果想以寄生虫的心习,去侥幸获取只有勤奋的蜂蚁所能获到的花蜜,他终久必归自然淘汰。万一他成功侥幸一时,社会所受的祸害也就很大,一条寄生虫有时可以危害到一个人的性命,凡是关心学业、职业和事业的人,须记起这一番简单的道理学业、职业和事业应该是。

  简单的可以总结出来,在学校所学习的是如何从一名学生逐渐过渡到准社会人,这其中有思维、学识、理想。01.思维在学校可以培养起一种对于事物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兴趣的起点,也是敢于尝试、勇于尝试的助推器。哈佛大学在早年就曾写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出好奇心”这样的论点。不断的接触新生事物,并且对于新事物表示好奇,也乐于去学习新的技术,这种东西需要在学校去不断的培养强化。在学校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通常情况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高度和薪资的水平。学校在培养的过程中,会结合学生的所学不断设计出现阶段的对于学生来说稍难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能力。

  这样在离开学校之后,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才能抽丝剥茧,一点点解决问题。

  03.理想进入学校,其实很多人都憧憬自己离开学校之后是个什么样子。这是学校要教给学生们的事情。学校中最不缺的就是精英与榜样,学生不仅可以找到优秀的同学、校友,还可以通过书籍学习到榜样的模样。先有榜样的画像,再为了画像去努力。就像当年项羽看到秦王的时候,所言“必取而代之”一样的激动之情。

  这个才是学校所奉行的理想信念教育。

  

  除了书本知识和考试技巧,更多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融入集体,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如何进行是非对错的判断,学会如何客观公正的看问题等。总之,可以学的东西很多,关键要看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自己内心是否足够积极向上,是否自信强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人为师,人人可学,学其优点,兼容并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善如流,学做好人,必有好报,学做善类,必有善终。可学的东西很多,关键看自己。

  

  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是刻在骨子里,表现在行为上的东西。

  1.知识,在学校里那么多年,可以读很多的书,这些积累的知识,可以让你的见识和思想得到提升,和人打交道有着天然的优势。

  2.交际,如何处理和朋友、同学、长辈甚至是社会的能力,是未来进入职场发展的重要能力。

  3.技能,关于word、ppt甚至是编程的能力,都可以在学校期间获得。

  4.思考能力,对于现在的社会个人来说,容易被媒体误导很多东西。在学校期间去看更多的书,见更多的人,可以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5.树立正确的三观,大学里面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去看待社会、世界等等,吸取书本和周边人对于社会世界的正确认知,防止出现偏差,误人误己。

  6.锻炼身体的能力。

  7.收获一生爱人,很多人的一生伴侣都是在学校期间就认识了,两个人相知相伴,不离不弃,是一生幸运的事情。

  好了,关于事业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事业的升华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的问题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