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绩不好家长的心情
孩子成绩很普通一直没有进步,不妨试试发人深省的“安慰剂效应”
上海中考成绩已于日前放榜,随着各区高中录取分数线公布,录取结果已定中考家长焦虑心情。中考成绩的高低也由此成为近期影响不少家庭“晴雨榜”的重要因素。孩子考得好,进入心仪高中,固然皆大欢喜,但如果考得离理想目标有差距,亦或“考砸”了,家长又该如何正确对待?
1. “千万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就彻底抹去孩子付出的努力,更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中考家长焦虑心情。”随着暑假进入尾声、新学期开学在即,不少教育专家向家长发出提醒:帮助孩子坦然接受中考结果,带领孩子一起超越逆境,满怀期待开启下一阶段学习,是每个家庭要齐心协力完成的“功课”。
“越是在孩子遭遇挫折的重要关口,越考验家长的智慧。”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合适的教育方式能带来一次绝佳的教育机会,不仅能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更能让其明白一次“失利”绝非人生失败家长面对孩子成绩的焦虑。
2. 家长请不要用“失利”来表达中考成绩
今年中考放榜后,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收到身边不少家长朋友的求助。“这些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今年中考失利了中考越来越近家长焦虑。”黄荣华直截了当地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家长千万不要用“失利”来表达孩子的中考;同样,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失利”来表达自己的失落心情。
3. 在黄荣华看来,“失利”即为被打败、输给对方。但事实上,孩子参加中考、取得自己应有的成绩,考上高一级学校,这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成“被打败”家长面对孩子成绩的焦虑。“即使没有考上高一级学校,也不能说输给了谁,同样要对未来的学习抱有信心家长面对孩子成绩的焦虑。”黄荣华分析,一些家长之所以用“失利”这个词语来表达孩子的中考结果,主要是觉得没有达到预设目标。不过,就他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些表达“失利”情绪的家长,往往给孩子设定的目标过高,是极不易达到的。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4. 更需要共情与支持
“哪怕这次中考没考好,孩子的人生就失败了吗?当然不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陈默直言,随着中考、高考成绩放榜,哪怕孩子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就读,也请家长调整好心态中考失利家长疯了。只有家长先释然,才能帮孩子找到问题、走出阴霾。
5. 错误的教育方式
或对亲子关系产生不可逆伤害
6. 对不少学生而言,中考是人生中面临的第一次重要考试,这很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要直面的逆境中考失利家长疯了。如何带领孩子一起重新站起来,从逆境中勇敢地走出来,对家长来说,这虽然是一个困难的时刻,但也是真正教育孩子的一次绝佳机会。
“即便孩子中考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父母也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式来激励孩子,但前提必须是尊重。”许静特别提及一点,即便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如果选错了教育方式,结果往往背道而驰,甚至对亲子关系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孩子中考失利,家长心情不好。她的建议是,父母可以和孩子平心静气地谈一谈,从具体细节出发,细数孩子在备考阶段付出的努力,以此鼓励孩子。父母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一次没考好不代表没希望,未来还有很多种可能。
7. 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授姚玉红曾给中考后的女儿写了一封信中考成绩不好家长的心情。在信中,她问女儿:“如果生米煮成了熟饭,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它的未来就只能一直这样当个‘饭’吗?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吗?”
显然,姚玉红也借着这封信,希望和孩子谈心: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会一边享受着“优秀”“卓越”等光环带来的好处,一边担心一旦失去这些,别人会如何对待自己中考成绩不好家长的心情。
8. “很多学生之所以陷入抑郁的情绪中,正是因为他们认为万一失去了这些,所有过去的美好都不会再来,未来也看不到争取的希望中考成绩差孩子情绪低落怎么办。”姚玉红同样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固然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悦甚至挫败感,但也不失为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光环并不是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东西临近中考孩子情绪低落。当家长不再用错误的方式激励孩子、让孩子从心底否定自己,当“优秀”“卓越”不再成为沉重的负担,孩子们就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超越逆境,收获成长,未来的路也会走得更轻松。
作为母亲,姚玉红送给女儿的是这样一段话:当“熟饭”打破只能继续做饭的狭窄命运时,它未来的画面才真正开始大气铿锵临近中考孩子情绪低落。它可以做糨糊、可以捏模型,也可以装入行囊做“去旅游的饭”。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向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有很多的孩子成绩都是比较一般的孩子中考家长焦虑。
对于这种情况,不少的家长采用多种方式想提高孩子的成绩,但往往效果并不大,这时候家长就开始感觉灰心了中考失利家长疯了。
其实,如果用对方法,比如试试“安慰剂效应”,也许孩子的表现会给家长一个惊喜。
天天在上学的时候,家长对于天天的期望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希望天天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成绩。
但是很可惜,天天在学校的表现很一般,别说一直保持了,哪怕偶尔一次的名列前茅也很难遇到。
对此,天天的父母十分灰心,感觉这个孩子也就这样了,在学习上是不会有进步的可能了。
而天天在家长的这种情绪影响下,也一直保持着自己“普通成绩”的“人设”,一直没有进步,也没有后退。
一天,天天妈妈和自己的闺蜜聊起孩子的事时,天天妈妈无奈地向闺蜜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就是学习不好。
而闺蜜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告诉天天妈妈,试试“安慰剂效应”,平时多鼓励一下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学习很努力、很有潜力去获得有益的成绩,而天天妈妈对此半信半疑,不过聊胜于无,试试还是可以的中考家长焦虑心情。
之后,天天妈妈在家里就经常会对天天进行鼓励,并且很及时地肯定天天的各种成就,同时也没有用“孩子就这样了”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天天,让天天感觉,似乎自己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中考越来越近家长焦虑。
而天天妈妈的这些做法,也很快地展现出了效果,在后来的一次考试中,天天考出了之前都没有过的优异成绩,而天天觉得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自己就是这么优秀中考失利家长疯了。
只有天天妈妈知道,其实是安慰剂效应起了作用,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很棒,孩子就会变得很棒。
为什么孩子的成绩很一般?
雷锋说过: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于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而孩子的成绩表现一般,其中也有很多原因。
1)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正确
家长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学习的关键因素中考家长焦虑心情。很多家长可能会说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由学校教育吗?为什么会和家教有关系?
确实,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几乎都是在学校进行的,但是孩子的学习习惯、方法等因素,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更为密切一点中考成绩差孩子情绪低落怎么办。
因为家长还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出生之后,所有的行为习惯等,都是模仿家长的,并且,家长对于孩子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建立基本观念的重要因素孩子中考失利,家长心情不好。所以,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都和家教关系密切。
另外,家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也是影响孩子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要是家里面没有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那么孩子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感受过浓厚的学习氛围,孩子也不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
所以,家长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学习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孩子的成长环境有问题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才。孩子的成长环境中,如果多是一些积极的元素,那么孩子也会变得积极,在对待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地认真仔细,并且会主动的想要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变得好学勤学。
但是,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中,多是一些负面的因素,就比如自己的父母喜欢玩手机,自己的朋友不喜欢看书等等,就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消极的状态,孩子自然就不会喜欢学习,也就不会主动的学习,就更别提去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或是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了。
所以,在不好的成长环境中,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
3)孩子的大脑发育存在障碍
比如孩子的大脑发育存在问题的话,那么就可能会出现自闭症,或是智力低下等等。
但是,这种因素相对来说是非常少的,并且孩子在生理方面的缺陷,其实可以在后天通过不断地锻炼与护理进行不断弥补的。
比如一些自闭症儿童在后天很可能成为学习优秀的天才一样,一些智力障碍者能够通过不断的训练变得和正常人一样等等。
家长的哪些行为会干扰孩子的学习?
郑渊洁说过: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并不一定是老师教得不好,也有可能是家长的过分行为干扰了孩子的学习。
①强行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
在以前国家还未关停文化课辅导机构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强行给孩子报补习班,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成绩。
但其实这种方式是非常不正确的,违背孩子的意愿强行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将会加深孩子对于学习的厌恶程度,就算是孩子在补习班提高了成绩,也是一种暂时的提高,由于孩子对于学习本质上没有好感,这种成绩的维持是无法长久的。
在现在,国家虽然关停了所有的文化课辅导班,但是有些家长却使用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等方式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是和报辅导班是一样的。
②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俗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其实,孩子原本可能很优秀,只不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了,高到脱离实际,就可能会让本来十分优秀的孩子看起来很差。
比如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门门100分,孩子也经常是逢考必100分,但是偶尔的一次失误,让孩子考了99分,家长就不停的埋怨、训斥、批评,这就会严重的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主动性变差,甚至开始厌恶学习,因为学习给自己带来了家长的责骂。
③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正确
相比因为学习骂孩子的家长,教育态度不正确的家长更为失败。有些家长,根本搞不清楚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甚至不知道家长的责任是什么,不知道自己需要去教育孩子,经常喜欢凭借自己的情绪来随意的责骂孩子。
比如家长在工作中受了气,回到家之后看到孩子就开始挑孩子的毛病,为的并不是教育孩子,也不是帮助孩子成长,而是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将孩子当成了情绪垃圾桶而已。
如果家长长期以错误的态度来对待孩子,那么孩子的学习必然无法提高。
如何利用“安慰剂效应”提高孩子的成绩?
罗斯坎贝尔说过: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
而要消除孩子学习成绩差的这个危机,就需要家长使用一些健康的教育方式,“安慰剂效应”就是很好的一种心理暗示方式。
※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肯定
安慰剂效应是最典型的心理暗示行为,其实很多生活中的病例就能够证明安慰剂效应的强大。就比如两个患有同种重病的病人,一个性格开朗,积极性高,一个情绪低沉,整日唉声叹气。我们会发现,积极开朗的病人,病情好转得较快,而情绪低落,思想消极的病人,却往往病程很长。
其实,这就是安慰剂效应,积极的病人觉得自己能好,整天快快乐乐的,身体也会响应病人的思想,从而更快地恢复。
而消极的病人觉得自己命不久矣,整日唉声叹气,情绪低落,不思活动,萎靡不振,自然病就好得慢。
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肯定,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优秀,继而就会开始潜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因为孩子认为好的学习习惯才是自己应该具备的学习习惯。
※教育孩子的态度要坚定
由于安慰剂效应的实现,需要让孩子真心地认为自己很棒,所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肯定的时候,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态度,不能戏言,不能飘忽不定,不能闪烁其词,这样孩子才会真正的觉得自己就是家长口中的那个孩子,孩子才会拥有更强的自信心,才会相信家长给予自己的“人设”,从而对学习产生较大的积极性,慢慢的变成家长口中的那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
写在最后
安慰剂效应不仅仅能够用于孩子的学习,还能够用于孩子平时的家教、性格的培养、习惯的养成等等,是孩子变得优秀的重要因素,家长一定要注意合理使用,正确使用。
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中考成绩不好家长的心情以及其他几个相关问题都有了比较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