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平指什么
仄平仄的名字好听吗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什么是平什么是仄音。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声。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另外,要区别平仄,就要先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就是“不平就是仄”什么是平什么是仄音。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什么叫平什么叫平仄。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什么为平什么为仄。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协调,二是对仗工整,三是押同声韵。所谓平仄协调就是上下句中对应的字的平仄是相对的,上句中为平,下句中相应的字为仄什么是平什么是仄音。
比如:七言诗上句的平仄如果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一方法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什么是平什么是仄,什么是韵。一般来说,律诗和绝句是必须讲究平仄的,古体诗则宽泛一些。
是古人作诗时的规则,按古代的平上去入四声来划分,平声为平,其他三声为仄。到了现代,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分阴阳,以前的平声是现在的阴平和阳平,但是以前的入声在现在的普通话里不存在了,被分到现在的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里了,也就是“入派四声”仄平指什么。还有另外的一些规则,都是比较复杂的,简单的可以这样看,基本上现在的阴平和阳平是平,而上声和去声是仄。但是不是绝对的,可以借助自己的方言去判断。
古文中1.2声为平
3.4声为仄
有朋友问:好听的名字,在音律、平仄、字数上有什么内在规律吗??
比如哪些姓适合单字,哪些姓又适合双字,好听的名字在音律上有什么平仄关系?比如张无忌、令狐冲、木婉清、任盈盈、任我行、周芷若、王雨嫣等等,姓氏跟名字之间有什么搭配关系平仄用[平][仄]表示是什么意思?
前言
题主举例的这些名字,都出自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我们可以从古人的名字中看看是不是规律。
关于题主说的平仄,包括了四声:平上去入,古人在南北朝齐梁时期开始研究四声, 并且影响到了格律诗的演变与定型什么是平什么是仄,什么是韵。诗人们作诗开始注意平平仄仄的音律协调。
如果起名字时,注意一点平仄四声的搭配,名字就不会太拗口。
一、关于平和仄
今天的四声又和古人的四声不同,汉语拼音的四声是:1、2、3、4声平仄用[平][仄]表示是什么意思。古四声中的平声就是“平”,今天四声的平是1、2声。
古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三种:上、去、入什么是平什么是仄音。今天四声的仄声是3、4声,3声相当于上声,4声相当于去声,入声目前仅仅在一些方言里存在,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
所以今天的人起名字如果注意四声的话,当然是按照汉语拼音的四声。
例如:郭子仪,古四声来看是:仄仄平;今天四声是:平仄平。
因为郭在古韵中是入声,在今天是阴平(1声),所以今古是不同的。不过在南方很多地区依然保留了入声,他们的发音又和普通话不同。因此可能会有些名字用方言叫就很好听,但是用普通话就会比较拗口什么是平什么是仄,什么是韵。
二、金庸小说人物的平仄
张无忌、平平仄
周芷若、平仄仄
王雨嫣、平仄平
木婉清、仄仄平
这四个名字很注意 平仄的搭配,所以读起来很好听。
另外,任和令的发音,用作姓氏的时候都是平声: rén、 líng 。
所以:任盈盈、令狐冲,都是平平平什么是平什么是平仄。是不是读起来有点别扭?任我行,古韵:平仄平,今韵:平仄平,读起来都比较舒服。
任,在生活中已经多数读作4声了(去声),我有个同事就是姓任,我见过的所有人都念做4声。
《笑我江湖》的电视剧似乎是读作rèn盈盈、lìng狐冲,这样就是仄平平,读起来就声调的变化,就好听一些什么是平什么是平仄。以前港台电视剧或者说粤语怎么念,老街就记不清楚了。
唐朝有个诗人叫做令狐楚,平平仄,也有声调的变化。
三、古人名字的平仄组合
1、三个字的名字有八种组合,平声开头的有四种:
平平平,颜真卿、温庭筠、王昌龄、刘方平、文天祥、令狐綯
平仄仄,王感化、王易简、赵武建
平平仄,司空曙、、王之涣、王无竞
平仄平。司马光、卢照邻、朱庆馀、陈子昂、张九龄、张若虚
......
仄声开头的有四种:
仄平平, 贺知章
仄仄平, 孟浩然
仄平仄,李商隐、李群玉、杜荀鹤、宋之问
仄仄仄,李百药、李子昂、郑世翼、马致远、李太白、杜子美
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在讲究声律的唐宋人那里,其实都有使用。其中平平平、仄仄仄读起来比较拗口,老街建议起名字时可以尽量避免平仄用[平][仄]表示是什么意思。
2、二个字的名字
平平,王坚、王通、王维、钱镠、刘松
平仄,王起,刘象、刘驾、朱放、苏轼
仄仄,李益、马戴、李泌、贾岛
仄平,李伦,孟郊、李白(白,古入声,但是普通话读作平声)
两个字的名字中,要注意仄仄,尽量不要用两个上声(3声)。
我们和古人比不同的是,古人有姓、有名、有字,例如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
以上举例的名字,基本都是齐梁以后的诗人,可以看出,古读书无论三个字还是两个字,各种组合方式都有。并没有特意避开某种平仄的组合。
四、名字中的双声叠韵
双声是指声母相同的词语, 例如古诗中的双声:
句首双声:“留连千里宾,独待一年春。” 留liu连lian
句腹双声:“我陟崎岖岭,君行峣崅山。” 崎qi岖qu
句尾双声:“妾意逐行云,君身入暮门。” 暮mu门men《文镜秘府论》
叠韵是韵母相同的词语,例如古诗中的叠韵 :
叠韵对:“放畅千般意,逍遥一个心。漱流还枕石,步月复弹琴。”《文镜秘府论》
放fang、畅chang;逍xiao、遥yao。
古诗中有专门的双声对仗、叠韵对仗。不过上句双声,下句不双声,读起来就不太协调了。
另外,单独一句或者两句诗中出现韵母相同的字,在《文镜秘府论》记载的四声八病中,就是诗病了:大韵或者小韵。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古人起名字时,双声和叠韵的就比较少。
两个字双声的名字,如:王维、王湾。三个字声母都相同的名字几乎没有。
两个字叠韵的名字,如:李泌libì。
五、尽量避免同声或者叠韵
四声包括1、2、3、4,两个字的姓名还好,三个字尽量避免四声相同。
例如这几个名字,读起来就有点拗口:张春声(同是一声)、王鹏程(同是二声)、马小斐(同是三声,不过一般中间字会发二声)、孟庆贺(同是四声)。
张春声(同是一声)改一个为二声的话,就好一些,例如改为:张春平(平是2声);假如中间换成仄声(三声或四声):张雨声,就更好听一些。
虽然同声名字很多,如黄渤、王源等,但是可以注意,尽量避免同声和叠韵的名字。
假如两个字四声相同,同时又同声母或者同韵母的话,就有些拗口了。
如叠韵的名字而且都是三声 ,马塔mǎ tǎ;叠韵而且都是四声,赵浩zhào hào;
如双声的名字,都是一声,张芝zhāngzhī(东汉书法家);都是二声,冯féng凡fán。
如果三个字的名字,声母或者韵母都相同的话,和绕口令差不多,就只能请相声演员来读了 。
?结束语
按照普通话的发音,同是平声,注意阴平与阳平相间,如郭德纲。
最好是平仄相间,如马三立、郭全宝等。
平声结尾的名字更加响亮一些,如马志明、侯宝林、李冰冰。
@老街味道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为何被渔洋山人批评?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出处原来在这里
从古诗词中判断,孔子到底是骂宰予昼寝,还是骂宰予画寝?
对于仄平指什么的问题,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可能内容有点多,大家要耐心看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