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书写能力差怎么办

     孩子书写能力差怎么办   想让孩子学习好,只需这五条   又到了一年一度长达2个月的暑假,你打算带孩子怎么过?出去旅行?看一场电影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吃一顿大餐?   1. 但是有一项任务作为家长的你一定躲避不了,那就是辅导孩子的暑假作业!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如何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孩子书写能力差怎么办

  想让孩子学习好,只需这五条

  又到了一年一度长达2个月的暑假,你打算带孩子怎么过?出去旅行?看一场电影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吃一顿大餐?

  1. 但是有一项任务作为家长的你一定躲避不了,那就是辅导孩子的暑假作业!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如何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每次说到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总是能听到家长们倒不尽的“苦水”。

  写作业拖拉,磨磨蹭蹭

  

  像蚂蚁爬,不工整,总是写到格子外面

  写字过重,总是划破本子

  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

  

  ……

  生活中,做事毛毛躁躁,吃饭容易把饭碗打翻,夹不住菜,

  不会系扣子、系鞋带

  动手能力差

  ……

  2. 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并不是孩子“笨”,可能是手眼协调能力弱导致的。

  什么是手眼协调能力?

  手眼协调能力是指人的视觉和手部在执行动作时的相互配合能力,人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

  当孩子的视觉与动觉的整合能力较差时,亦会影响到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当孩子的学习能力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书写困难影响儿童的心理能力。环环相扣下,孩子对学习就可能产生排斥,因此,手眼的协调能力对孩子影响深远。

  ●来回倒水

  玩法:家长可以准备各种大小的杯子给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孩子比赛,用杯子装满水并倒进一个大盆子里,看谁倒得多书写困难影响儿童的心理能力。

  此游戏提升了孩子的手眼协调,同时在倒水的过程中也加强了精细动作控制的能力。

  ●穿珠子训练

  玩法:教孩子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家长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家长做、老师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自己做。可锻炼孩子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这个游戏不仅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在摆弄螺母时加强了专注孩子书写能力差怎么办。

  ●夹豆子

  道具准备:勺子(年龄大的用筷子)、小碗、硬币、玻璃珠、豆子或者孩子喜爱的食物等。

  3. 玩法:限定时间内,将豆子从一个小碗中舀到空碗。一个碗中放几种豆子,将它们分类,和小朋友比赛。升级玩法,拉远两个碗之间的距离,孩子需握勺行走到空碗处孩子手眼不协调。空碗换成口较小的瓶子,运的东西从容易到难递进,双手可同时握勺。

  ●套圈圈

  道具准备:若干玩具、一次性纸盘(买的现成的套环)、剪刀

  玩法:找个空地,摆上孩子的各种小玩具,拿几个一次性纸盘中间剪空变成一个圆圈,就可以开始套圈圈了孩子手眼不协调。大人小孩轮流着玩,看最后谁的胜利品最多。

  ●接沙包

  玩法:孩子站在原地,双脚不移动,家长往孩子的前方由下往上有弧度的抛沙包,孩子用双手接住。

  在接的过程中提升了手眼协调能力,也提升了动作的敏捷性。

  ●放珠入瓶

  玩法:把若干个大珠子和一个广口瓶放在孩子的面前说:“把它放进去。”然后,家长要适时地引导孩子用大拇指和食指拿起一个大珠子,再把大珠子从瓶口放进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此游戏能锻炼孩子的估算意识,提升手眼协调能力。

  这些简单易操作的小游戏,爸爸妈妈们快放下手机,趁着暑假和孩子们一起玩起来吧!这些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增加了亲子互动!快跟孩子一起来玩吧!小孩子手眼协调不协调怎么训练

  学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学渣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想让孩子学习好,这五条就够了。作为家长,你只要知道不做什么、做什么,孩子成绩自然好。

  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全都浪费。

  1

  不要打击

  大多数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都是家长拖得后退。

  你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孩子?你一天天想什么呢小孩子手眼协调不协调怎么训练?你是不是没长脑子?我都说了八百遍了?你怎么总是这样?怎么就你不行?你看看人家?……

  你总这么说,后果是什么?

  孩子会没信心学习、厌学逃学、产生畏难情绪,会自卑、懦弱、怨恨、反叛……最后只能沉迷游戏。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在家长看来,这些加减乘除运算太简单了,孩子只要做得慢、总出错,他就是笨蛋没希望了,所以大发雷霆书写困难影响儿童的心理能力。你这是在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小孩儿。

  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做某件事,本来一分钟就能做好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差怎么办?。但是,刚过了半分钟,就有一个人在你耳边开始唠唠叨叨;过了四十秒,他开始又催又吼;过了五十秒,他开始又打又骂……你自己受得了吗?

  唠叨打骂,只会摧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而更严重的后果是,孩子从此认为自己真的不行,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习得性无助孩子书写能力差怎么办。

  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它施加电击,狗想逃也逃不了。反复多次之后,每次蜂鸣器一响,狗就只能趴在笼子里呜呜的哭如何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后来,实验人员把笼子门打开,发现狗居然不逃跑,当蜂鸣器再次响起,它仍旧趴在那里哭哭啼啼地接受电击。

  这种绝望地等待痛苦来临的状态,就是习得性无助。

  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如此书写困难影响儿童的心理能力。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不断地打击、批评、指责,久而久之,他也会产生自己不行、自己很笨、自己没天赋的负面自我暗示。

  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孩子,都是“习得性无助”的受害者。他们刚开始学习,就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负面评价,总是失败,总是受到打击,当然会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逃学的想法孩子手眼不协调。

  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妈妈曾说:马友友从来不会因为他大提琴拉得不好而挨打如何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因为他的母亲深知,孩子如果挨打,就会对拉琴产生恐惧。

  一个人,只有状态好、心态好的时候,才能表现好。

  说你行你就行

  一个孩子要想成为学习高手,只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态度,二是能力。

  前者是道,后者是术;前者是战略,后者是战术;前者是根本,后者是技巧。

  有时候,只要相信孩子能够学好,就真能让孩子表现好。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挑选了一至六年各3个班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测试。之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叮嘱他们保密孩子手眼不协调。8个月后,对那些学生复试的时候,发现: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很大进步,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色。

  难道他们的测试那么准吗?当然不是孩子书写慢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其实,这些所谓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是他们瞎编的,是随机选出来的。然而,这些被随机选中的孩子,成绩确实提高了。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学生更愿意学,老师更愿意教。这样的学生成绩自然会提高。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怎么办?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作为父母,你不能代替老师的角色,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少打击、多鼓励孩子书写慢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比如:出现错误不指责、不抱怨、多鼓励、多肯定,发现孩子优势、让孩子多尝试、让孩子多参与、少与别人攀比……孩子书写能力差怎么办

  很多父母常说:自己家孩子某个学科不行。其实,在孩子自己还没有放弃之前,大人的放弃就是在扯后腿孩子书写慢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甚至,在孩子放弃某一学科之时,大人都应该再坚持一下,想办法帮助孩子走过困难期。

  曾经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詹青云,小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渣”。她从小学到高中,曾经转学六次,甚至都被老师劝退,说她只能考上技校。但她的妈妈一直相信她、鼓励她,还跟她说,给她算过命,到了四年级成绩就好了。结果到了四年级,詹青云还是差生。她妈妈又说,上次算错了,你到了初二成绩就上去了。结果詹青云直到高中之后,才开始名列前茅,最终高考被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同时录取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差怎么办?。

  一个有耐心的妈妈,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

  其实,有很多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早年也是差生。他们为何能够逆袭,是因为仍旧保留着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勇气,没有因为早年表现不好而被家长放弃怎样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既不会智商很低,也不会智商超群。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没有到拼天赋的程度,也不会啥也学不会。说自己孩子没有哪方面天赋,这是用天赋作为借口,让孩子放弃努力孩子书写困难怎么回事。

  能不能学会是能力问题,想不想学、敢不敢学是态度问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不可能人人都是学霸,但成为学习高手,名列前茅,还是很容易的。只要孩子自己不放弃,总有办法能够提高成绩,这不是一场考试,也是人生的一次修行。

  家长如果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至少可以做到一条,别拖后腿,别打击,多鼓励。

  2

  不要包办

  简单的事情不会做,学习就更难做到。

  有很多家长问:我家孩子都七八岁了,总觉得学习不是他自己的事,咋办呢?如果你去问他们:你给你家孩子系鞋带吗?他们会说:系啊怎样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你家孩子都上小学了,连系鞋带这么简单的事,都不是自己做,凭什么学习这么复杂的事情,他就会当成自己的事,那明明就是你的事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你是否常这么做:看着孩子写作业、总是告诉答案、错了就改过来、替孩子做决策、照顾孩子无微不至、不让孩子自己尝试、不给孩子选择机会……孩子书写能力差怎么办

  孩子在学龄前,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还被父母控制包办,被照顾得事无巨细。孩子没有培养出独立自主的能力,他上学的时候,学习也一定不会积极主动孩子书写能力差怎么办。

  因为是你,亲手剥夺了他独立应对事情的能力。

  你看那些学校门口,替孩子拎书包的家长,都是爱心用错了地方;那些在培训机构门前,替孩子拎琴盒拿球包的家长,也都是用错了爱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这个跟学习成绩有啥关系?当然有关系。

  如果他连最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没耐心,学习的时候,他凭什么能够上课坐住四十分钟?凭什么能够专注不走神?凭什么能够主动完成作业如何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凭什么能够克服难题?……

  怎么办?

  放手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一是在学龄前,就要培养好独立做事的习惯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而且最好更进一步,尽早开始家务劳动,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分担家庭责任,让他有成就感、责任感、同理心。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当教育局长时,第一个提倡的就是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孩子书写慢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他说自己的孩子上大学时,孩子一个人拿三个包,也不让他伸手;反观有的家长,自己大包小包拎着,孩子空着手大摇大摆地在前面走,都不知道心疼你,以后怎么会心疼别人,一辈子都不会幸福。

  二是要独立完成作业。这一点很多家长做不到,也做不好。

  很多父母看起来很负责,一直陪在孩子旁边,盯着他写作业。一发现错误就给他改过来;当孩子问他怎么做,就直接告诉答案;发现孩子进展慢,就开始打骂吼……这样的陪学不但无益,而且危害很大书写困难影响儿童的心理能力。

  你怕孩子落在起跑线,但跑得早不一定跑得远。有一个孩子,小学一直是班级第一书写困难影响儿童的心理能力。原来他妈妈是小学老师,从小就一直给他补习各个科目,让他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结果最后连高中都没考上。因为小学维持的那些表面繁荣,到了初中一律不适用了。

  如果一个孩子连作业都写不好,那他在课堂上也很难认真听讲,也不会积极回答问题,更不会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如何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个转变才是根本。

  所以,从小事就要开始锻炼,懒得自己系鞋带的孩子,学习一定更懒。

  3

  不要定性

  把学习归因为天赋,而不是努力,这是学习差的最主要原因。

  定性就是贴负面标签,就是之前说的,给孩子的成长画上句号,从此宣告他某一科学不会了,或者他学习就不行,他就是差生的命。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行为:你怎么这么笨?女孩数学不行?成绩不好证明你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找借口(别人有天分)……

  这些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孩子会学习没信心、放弃尝试和努力、害怕失败、拒绝挑战、逃避困难、自欺欺人、总是找借口……总之一句话,他也从此相信,自己就是这个命。

  这就是:固定型思维。

  相反,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总结优等生的特点,就是“成长型思维”。

  乔丹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居然落选了学校篮球队,教练告诉他,“你的篮球技术不够好,身高也只有178厘米,以后不会在篮球方面有好的发展,我们决定不要你这个球员。”

  如果因为这次失败,乔丹就退出了,那么历史就少了一个伟大的天才。

  这时候,他的母亲站出来,鼓励他说:“去用你的努力向教练、同龄人、同学们证明,证明他们是错的,不要放弃。”

  没有天才,只有努力。无论是乔丹还是布莱恩特,都是付出了超人的努力,才成为“天才”。

  但,固定型思维的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考试分低说明自己很笨;努力了很多次失败了,说明自己不行;一件事情做不好,说明自己没天赋;如果我有天赋,应该可以轻轻松松做得很好……

  学习只有两方面:一是态度,二是能力。只要你有不放弃的精神,敢于不断挑战,能力问题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可悲的是,我发现很多孩子不是真的能力不行,而是“认为自己不行”。谁给他们造成的这种“限制性的信念”?很多都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

  对于任何一场战斗来说,只要自己没有放弃,那就永远没有结束。

  怎么办?

  如果给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只提一条建议的话,就是这个词——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最负盛名的研究成果,他因此获得了第一届一丹奖(教育领域最高奖项,奖金3,000万港币,比诺贝尔奖还高三倍多)。

  她写过一本书《终身成长》。任何一个把这本书看进去看懂的学生,都会成为学霸。

  终身成长的内容太多了,这里不展开,只说几条建议:把错误当学习看、把失败当经验看、把挑战当机会看、把努力当目标看、把缺点当优点看、没有完美只有成长……

  比如,如何把错误当作学习?很多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打骂吼,鸡飞狗跳,心脏犯病,其实是家长自己也没有成长型思维。我常跟孩儿说:“小时候你是不是1+1=2也不会,后来怎么会的?”孩儿就会熟练地接下茬:“学了就会。”“如果一次考试只考了80分,错了很多题,说明什么?”“说明错的题不会。”“怎么办?”“再学呗。”

  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朋友,如果你既不懂得辅导孩子的科学方法,又不知道成长型思维,也没有足够的耐心,真诚的建议你,完全可以做到最后一条:闭嘴。

  不添乱,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虽然这里不打算对于成长型思维赘述太多,但有一条大多数家长都会忽略的事情,还是要提一下,就是千万别夸奖孩子聪明,这个无原则的夸奖极容易造成孩子的固定型思维,为什么?

  如果你夸奖孩子聪明,他就希望通过成功证明自己聪明。学难题会失败,而失败会证明自己不聪明,所以,他会抗拒挑战。但他如果不接受更难更高的挑战,就不会有成长和进步。自我聪明的感觉把他限制住了。

  那应该怎么办?很简单,夸奖孩子努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当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有勇气继续挑战,所以才能够不断进步。

  失败从来都不是成功之母,能够从失败中学习才是成功之母,不害怕失败敢于挑战才能不断成功。

  成长型思维是所有学霸的必备技能,只此一条,就足以让成绩大幅提高。

  4

  不要纵容

  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斯坦福大学做过一系列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得到一样奖励(比如棉花糖),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实验者返回房间时,得到相同的两份奖励。

  是立刻吃了眼前的棉花糖,还是忍住等阿姨回来给两块棉花糖?——这就是经典的“棉花糖实验”。

  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更好的SAT成绩、身体素质、人生成就等……

  当时,有一位妈妈匆匆赶到幼儿园,准备接上女儿离开。一位研究员兴奋地跑到她的车前,激动地说:“在这所学校的所有学生中,您家女儿在等待棉花糖奖励时,坚持的时间最久。”

  研究者一脸自豪,这位妈妈却一头雾水。

  40年后,她的女儿苏珊·沃西基成为的CEO,被誉为“谷歌之母”,在2019年被评为全球科技业领导者第8位。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候的性格、行为、特征,到底多大程度影响一个人的未来,科学上还需要不断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延迟满足、自控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小孩连吃口糖都忍不住,怎么能够忍受教室漫长的学习时间,忍受枯燥的作业,忍受艰难的学习,忍受之后人生的无数挑战?……

  你是否有过这些行为:吃不起喝不起吗?小孩开心最重要、孩子想干嘛干嘛、孩子的要求都满足、孩子哭闹无所适从、不满足孩子说明我不爱他……

  这样会造成什么后果?被骄纵的孩子往往无责任感、自制力差、过度依赖父母、自我中心、任性不讲理、无自我价值、没有规则边界……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些溺爱的父母或其他长辈。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句话:“爱是易碎品,用力过猛,易酿成悲剧。”

  怎么办?

  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有一句教育名言:“随时表扬,定期批评。”

  随时表扬,是及时发现孩子的优势,多鼓励、多激励,让孩子更有动力和热情。但是,这些激情四射的年轻人,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像脱缰的野马,有可能跑偏,所以定期批评,要时不时地给年轻人拉一拉缰绳。

  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说,更要立规矩,建立彼此共同遵守的规则,让孩子学会成长的边界。

  有的家长会说:立了规矩也没用啊。你可以想一想,当一个孩子在外面和别人比赛,他会遵守规则吗?显然会,因为有明确的规则和奖惩,他只能调整自己去适应规则。家里也是如此,如果父母和长辈一味纵容,没有规则意识,只会惯出一个无法无天的小霸王,别说学习成绩了,做人可能都成问题。

  当然,立规矩也要有些注意事项,比如:以爱为先,共同遵守,孩子参与,事先明确,前后一致,提供选项,接受自然结果……但归根结底,父母是孩子的首要责任人,必须要负起最基本的责任。

  有一次我和朋友带着俩家娃去玩,孩子们要打游戏,朋友就打算拿钱让他们随便玩。我给拦了下来,我说现在不缺这几个钱,但不能养成随心所欲的习惯。所以只给他们够玩五个项目的钱,让他们自己选择。因为是他们自己选的,所以会比较好坏,主动选择和放弃,玩得很开心,也很满意。

  有边界才有自由。

  说回最开始的心理学实验,自控力不是只摆着一个诱惑,用畸形的方式去“训练”孩子的忍耐力,而是让孩子从小有边界感,更重要的,是在一个稳定、安全的生长环境中,他会慢慢形成自控力,懂得为了目标去坚持和努力。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到:“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让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5

  不要忽视

  最后一条,不要忽略孩子,不要对他漠不关心。

  要理解他、尊重他,倾听他的感受,帮助他克服困难。

  孩子的内心是一把锁,你可砸开它,也可以找到钥匙,轻松的打开它。

  一个家长,如果轻易给孩子的能力判了死刑,什么样的名师也拯救不了。反之,无论老师、同学多么打击孩子,让他自己没了自信和勇气,家长都应该作为最后的一座山、一个港湾,呵护着孩子,鼓励着孩子,让他有继续挑战、不断成长的动力。

  要想让孩子成绩好,在技能的层面,家长都不是专家,就别瞎指挥瞎添乱。但是在心态层面,家长却能发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不需要家长们做什么,只要不做什么,就能给孩子留下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最后几个小的练习,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这种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当然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

  1、如果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

  2、总是做错题怎么办?

  3、考试成绩不好怎么办?考好了怎么办?

  4、聪明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5、如何表扬孩子?

  6、青春期的孩子有问题吗?

  ……

  最后送给各位家长朋友一句话:你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家长。

  北山读书

  编后记:这是一个讲座的节选,对于大多数学龄孩子的家长都适用。尤其在国家双减政策、普职分流的背景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关心重视,希望能够帮到各位家长朋友。

  一个孩子要想成为学习高手,只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态度,二是能力。

  前者是道,后者是术;前者是战略,后者是战术;前者是根本,后者是技巧。

  你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家长。

  对于孩子书写能力差怎么办的问题,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可能内容有点多,大家要耐心看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