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选重庆为陪都

     蒋介石为何选重庆为陪都   风水宝地虎地   如题   1、抗战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最高国防会议上面发表了一个重要的演讲,叫《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首次提议迁都重庆。蒋介石选择迁都重庆,是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思量的为什么蒋介石迁都重庆而不是成都。1935年,蒋介石带领他的高级将领和德国军事顾问借追缴红军...

  

  蒋介石为何选重庆为陪都

  风水宝地虎地

  如题

  1、抗战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最高国防会议上面发表了一个重要的演讲,叫《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首次提议迁都重庆。蒋介石选择迁都重庆,是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思量的为什么蒋介石迁都重庆而不是成都。1935年,蒋介石带领他的高级将领和德国军事顾问借追缴红军为借口来到四川,但他的根本目的是寻找一个可以长期坚持和支撑中华民族长期对日作战的根据地。蒋介石他很清楚的知道,凭中国现有的空军力量,和日本人经过短期交战之后,中国的制空权可能很快就会被日本人控制蒋介石为何选重庆为陪都。

  四川是中国内陆大省,特殊的盆地环境使之自古以来就形成一个颇具特色的区域空间,人称“天府之国”蒋介石与成都。四川盆地外围的每个方向,几乎全为层峦叠嶂的高山,昔日常云蜀道艰难,泛指川中进出外部世界的交通条件很差,尤其是川北陆路。

  

  辛亥革命以后,四川逐渐沦为防区林立、大小军阀混战不休的舞台蒋介石重庆陪都住哪。1921年初,蒋介石曾建议孙中山:“四川非导入我势力范围不可蒋介石为何选择重庆作为陪都。”北伐战争时,四川的几支军阀武装纷纷易帜为国民革命军,然而相互角逐的格局并未改变,经过多年营私内耗,最后剩下刘文辉、刘湘叔侄二人互争雄长。中原大战时,刘文辉等人公开附和“反蒋”阵营,而据守川东门户重庆的刘湘截然不同,号召渝市党政军各界“救党驱汪”。反过来,蒋介石支持刘湘统一四川,仅1931年春即一次性馈赠5000支步枪,外加500万发子弹。

  1935年2月,新一届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正式成立。3月初,蒋介石从汉口搭机飞渝,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踏上四川土地蒋介石为啥迁都重庆。蒋介石在重庆明确提出了“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的想法蒋介石为何选重庆为陪都。没过多久,势力相对较弱的贵州军阀王家烈知难而退,被迫辞去省政府主席、第二十五军军长等职,国民政府掌控黔省。巡视云南后,蒋介石思考抗日方略,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以长江以南与平汉路以西地区为主线;以洛阳、襄樊、荆门宜昌、常德为最后之线;而以川黔陕为核心,甘滇为后方。”7月上旬,中央宪兵第5团和炮兵第2、第3营先后入川,刘湘同意让出重庆,迁移省政府至成都办公。蒋介石接着又通过设立委员长行营、组织军官训练团等措施,大力整顿四川的军事、财政和交通设施,有效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

  

  林森走之前蒋介石来送他,他告诫蒋介石说,你们将来一定要打回南京去,他没有说我们,他知道自己可能回不了南京了,他这个预感很正确,他当时已经70岁了,就像一个为国殉职的这么一个慈父一样蒋介石与成都。离开南京前夕,林森还曾立下遗嘱交代后事,以表示持久抗战,以身许国的信念为什么国民党把重庆定为陪都。他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经七十有二矣了,要预以为之谋,我死之后,我还有存款50万元,拨为基金,专供那些留学欧美的那些研习自然科学的学子们,供他们学习,后来具体多少人没有统计。

  平心而论,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大多数人从持久战略出发,把西南地区作为抗战的战略后方和根据地,整个过程用心良苦,实践证明完全正确蒋介石重庆陪都住哪。同时不能否认,刘湘在抗日问题上的顾全大局,为在抗战爆发后建立以四川为中心的后方根据地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2、民国时期,政权动荡军阀混战,因此,从建立后关于定都的问题就是一个从未休止的话题,今天纵横借着这道题讲一讲民国时期的首都,行都,陪都问题,以及在抗战时期,蒋介石为何没有把陪都定在重庆蒋介石与成都。

  在选定重庆为陪都之前,国民政府打算在洛阳建立行都、长安建立陪都

  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设都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而这个话题,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就开始了,当时孙中山和袁世凯因为定都问题,差点南北和谈都进行不下去蒋介石重庆陪都住哪。

  然而,经过西方列强调节,1932年底日本撤兵,淞沪抗战完成,南京的威胁消除,因此,国民政府又从洛阳迁回南京,洛阳行都的身份应该也是同时取消的蒋介石与成都。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下定决心迁都重庆

  从上面的文章可以看出,洛阳是一种临时性的迁移方案,而长安则是战略性的,实际全面开战后,“洛阳+长安”这个方案并没有实施,而是以“武汉+重庆”,淞沪会战失利后,老蒋宣布移驻重庆,蒋介石如果定都重庆

  3、1937年11月12 日蒋介石宣布“以四川经两年余之部署,,并于近日整顿军政完成,足为民族抗战复兴基地,乃定议迁都于重庆” 蒋介石为什么不迁都成都。

  当然,这个时期,国民政府主要还是在武汉,也就是武汉是临时指挥所在地,而重庆是战略性后方,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武汉沦陷。

  从老蒋1937年的发言中说,“以四川经两年之部署”,这句话可以看出,中央军的势力是从1935年的时候才进入四川的,换句话说,1932年淞沪抗战的时候,老蒋想都不敢想在四川建都。

  正是因为“剿匪”期间,老蒋才将势力渗透到四川,建立四川防区,积极作为长期抗战的大后方。

  四川与西北有交通联系,又能够经东南亚与国际联系,地理位置明显比长安要好,四川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

  1935年,老蒋曾两次入川视察,1936年去一次,在四川蒋介石不止一次的表示“就四川地位而言······是我们中华民国立国的根据地。““ 四川应作民族复兴之根据地。”“四川为抗战唯一的根据地。”

  4、国民政府为什么选择重庆而没有选择成都?

  最后再分析一下,既然要在四川选择陪都,为何最后选定了重庆而没有选择成都。

  如果军阀在国家危亡时,还在窝里斗,我想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刘湘显然是做出了榜样。

  七七事变后,东三省沦陷,日军大举南下,很快便打到长江以南,上海沦陷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已成一座危城,迁都势在必行,1937年11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迁都重庆。

  东南沿海与日军的战事已曾胶着状态,而当时的四川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能长期支撑。考虑到这一点,为了与日军打持久战消耗其有生力量,国府考虑迁都四川,为此,1935年3月2日,蒋介石由汉口飞抵重庆;1935年3月4日,他在讲演时称:“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并明确了川、黔、滇作为大后方支持抗日的大政方针。至此,将政府机构内迁腹地四川提上议程,1937年11月20日,国府主席林森一行人抵达重庆,12月1日各机构开始正式办公,至此开启了重庆长达9年的陪都历史。

  在迁都重庆之前,蒋介石曾经分别飞抵重庆、成都两座大城市进行考察,到最后为何却弃成都而选择重庆作为国民政府临时首都,这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重庆,确实有成都所没有的优势。

  5、重庆坐拥长江、嘉陵江两条大江,这里是两江交汇处,大江大河在战时就是极为重要的交通命脉,这一点,成都完全不占优势。长江贵为中国的第一大江,在重庆这一段形成了重要的防御屏障,再加上四川有著名爱国将领刘湘力陈抗日,几十万川军在他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出川抗日,坚决保卫川、黔、滇大后方一线,在举国上下的浴血奋战下,作为长江延续唯一一座还没有沦陷的大城市,贯通与长江中下游的水陆交通命脉,拥有长江的重庆其作用就比成都大的太多了。

  可以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重庆和成都这两座四川大城市里,重庆的优势非常明显。事实也证明这是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从1937年11月迁都重庆,到1946年全部完成还都南京事宜,重庆九年的陪都历史,可谓不辱使命,经受住了日军无数次轰炸,依然如坚城般屹立不倒!

  1. 大人不一定就懂风水,中国都没有几个懂风水的!就凭白虎地这句话都是外行说的。

  2. 一般指的正结旁边,也就是好地右边的护砂,称为砂结,上面有地,就自己称为白虎地了。

  3. 蒋介石的祖坟就是葬到了白虎上,而没有葬中正结!

  以上详细为您解答了关于蒋介石为何选重庆为陪都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蒋介石为何选重庆为陪都这个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答疑解惑。

本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